您好!欢迎访问广东铝翔铝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专注铝型材生产专注生产 专心质量 专业服务
全国咨询热线:186 8927 2558
联系我们

【 微信扫码咨询 】

0757-81160011

186 8927 2558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车间管理

铝合金型材挤压模具的使用与维护

浏览量:10206 来源:本站 时间:2025-10-15 13:47:06

引言

在铝型材生产中,模具是挤压成型的"心脏",其状态直接决定了型材产品的质量、精度和生产成本。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模具从入库到报废回收的全周期管理要点。

使用前:精准检测与规范准备

"磨刀不误砍柴工",模具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顺利生产的第一步。

精密检测与入库管理

新模具或修复后的模具,必须使用先进仪器仪表对其尺寸精度、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在线和离线双重检测。

  • 合格的模具需登记入库,并实行规范的架位管理

  • 使用前精细抛光模孔工作带,确保表面光洁

  • 将导流模、型材模和模垫进行组装检查

  • 确认无误后方可发送至机台加热

标准化加热工艺

工模具的上机前加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,温度不足或过高都会导致模具早期损坏或堵模。

挤压筒

400~450℃

挤压垫

350℃

模垫

350~400℃

平模

450~470℃

分流模

460~480℃
1.5~2分钟/毫米
保温时间按模具厚度计算

关键禁忌

模具在炉内的总加热时间不允许超过10小时。时间过长,模孔工作带极易因过度受热而发生腐蚀或微观变形,从而永久性损伤模具。

≤ 10小时
模具最大加热时间

使用中:精细操作与应急处理

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细节,是保护模具的"主战场"。

缓慢启动

在挤压开始阶段,必须缓慢施加压力。突然的冲击力极易导致金属流不均,引发堵模。

应急处理

一旦发生堵模,操作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警觉性,立即停机,以防止强大的压力压烂、压塌宝贵的模孔工作带。

谨慎装配

对于结构复杂的分流模,在装配时,修模工应使用铜棒等软质工具轻轻颠打调整,严禁使用大铁锤猛击。

防止震损

过猛的撞击力会震裂模具的支撑筋或工作带,造成难以修复的内伤。

使用后:科学清洗与再生处理

模具卸机后的处理,决定了其下一次使用的性能和总寿命。

控温碱煮,环保清洗

模具卸机后,必须待其自然冷却至150~180℃时,才能放入碱槽进行蚀洗。

150~180℃
碱洗前模具温度

重要提示

若在高温状态下直接碱煮,冷热交替产生的热应力极易使模具开裂。

精益抛光与氮化处理

氮化是提升模具表面硬度、增强耐磨性和抗粘性的核心再生工艺。

抛光要求

氮化前,必须对模孔工作带进行仔细抛光,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Ra0.8~0.4μm。任何微小的划痕都会在氮化后被放大。

Ra0.8~0.4μm
表面粗糙度要求

清洁与工艺

模具必须清洗干净,绝不允许油污带入氮化炉。氮化工艺需根据设备特性和模具材料量身定制。

HV900~1200
理想表面硬度

特殊规定

结构极其复杂的高倍齿散热器型材模,为避免氮化后齿尖脆断,通常不进行氮化工序。

全周期管理:策略性氮化与规范保管

策略化氮化时机

  • 对于成熟产品的新模、棒模、圆管模,可不经试模直接氮化

  • 对于新产品及复杂型材模,必须经试模合格确认设计无误后,才能进行氮化处理

  • 新模首次氮化:试模合格后,最多挤压10个铸锭就应卸机进行首次氮化

≤ 10个铸锭
新模首次氮化前最大挤压量

氮化间隔控制

两次氮化之间的生产量需严格控制:

模具类型氮化间隔(铸锭数量)
平模60~100个锭
分流模40~80个锭

重要提示

过度生产会彻底拉穿氮化层,直接磨损模具基体,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

完善的入库保管

所有使用后的模具,经抛光清洁后,必须:

  • 涂抹防锈油

  • 存入干燥、规范的库房中保管

  • 以备下次使用

总结

对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精细化管理,是一项贯穿始终的系统工程。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损失和生产中断。

唯有严格执行上述使用与维护规范,方能最大化挖掘模具潜力,保障型材产品质量的稳定如一,最终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。

  • 模具是挤压成型的"心脏",其状态直接决定产品质量

  • 使用前的精准检测与规范准备是确保顺利生产的第一步

  • 生产过程中的精细操作是保护模具的"主战场"

  • 使用后的科学清洗与再生处理决定模具下一次使用的性能

  • 全周期管理包括策略性氮化与规范保管

标签
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高先生

186 8927 2558

胡小姐

186 8142 2558

添加微信
线